[USA]这部剧为何能获评9.6分?
时间:2020-07-15 11:47: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音乐剧在国内一直是小众文化,近年来国内引进了一批经典音乐剧如《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魔法坏女巫》《摇滚莫扎特》等等,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受到了音乐剧的魅力。
三四年前就听闻《汉密尔顿》大名鼎鼎,风靡全球。经常在美国的街头采访、热门美剧中看到人们提起《汉密尔顿》。无奈身在国内,与该剧无缘。2020年7月3日,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官方电影版在Disney+上线。感谢迪士尼购买了版权,普通观众得以一览该剧的风采。
一、以当下流行文化解构历史,是其成功的关键。
故事主要介绍的是出身卑微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加入北美民兵后成为华盛顿的得力助手,跟随华盛顿参加参加独立战争,远离幸福的家庭。美国建国后,成为美国建国元勋之一和第一任财政部长,后因政见不和死于决斗的故事。编剧林漫威在图书馆看到汉密尔顿传记产生灵感,耗时七年打造《汉密尔顿》音乐剧。
10美元上印着汉密尔顿头像
剧中音乐以说唱为主,穿插了节奏蓝调、爵士、叮砰巷等多种风格的歌曲。自2015年首演以来,获奖无数,横扫各大奖项如托尼奖、格莱美奖、甚至还有普利策奖。下里巴人的嘻哈文化借以登堂入室成为上流社会的阳春白雪,美国政界高管、商界大亨纷纷高调观看并宣传。
《汉密尔顿》是用嘻哈音乐讲述了历史故事,从题材到音乐风格,都非常突破传统。特别强调政治正确,无白人卡司,主要演员为拉丁裔、非裔。迎合当下美国主流价值观。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演员们将几位开国元勋的历史通过嘻哈说唱等更能让年轻人接受的音乐形式传播出来。用当下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流行的嘻哈音乐解构美国建国历史。呈现的效果可以类比《明朝那些事儿》,用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讲述历史故事。
其实,最开始音乐剧使用的就是符合当时年代的音乐。上个世纪30年代是爵士乐的天下,音乐剧使用爵士乐。60年代乡村民谣风靡,音乐剧使用民谣。到了80年代摇滚盛行,音乐剧多使用摇滚。现在嘻哈音乐最受欢迎,《汉密尔顿》走出一条正确的路。
二、《汉密尔顿》引进国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美国超级火爆的《汉密尔顿》很难复制《悲惨世界》《歌剧魅影》全世界流行的神话。因为后者故事改编自名著,观众对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再加之歌曲唱法多为美声抒情式,歌词量少,易于听懂。相比之下,《汉密尔顿》的观影门槛大大提高了。
1. 该剧对观众英语水平要求高。歌曲主要为说唱音乐,台词量超大,密集。对于非英语母语的人来说,观影体验很不友好。即使剧院能引进,配上中文字幕,观众光看大量字幕就应接不暇了,根本顾不上欣赏舞台。
2. 国内观众对美国历史不熟悉。汉密尔顿的故事并不像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林那样家喻户晓为人所知。观众对故事本身不了解,表演形式对观众要求高,全程将近三小时的音乐剧让很多观众都会望而却步。毕竟音乐剧只是个娱乐,不是练听力和普及外国历史的课程。
3. 过审难度非常大
国内对引进文化产品如电影、戏剧、音乐剧等的审查十分严格,国内演出商为了避雷,不敢引进有可能会引发争议的作品。例如《猫》《歌剧魅影》的作者安德鲁·洛依·韦伯还有一部知名音乐剧是《艾薇塔》。《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经典歌曲就出自《艾薇塔》。但是这部音乐剧无人敢尝试引进,因为故事讲的是当过演员的第一夫人从政,考虑到当下国情,不适合进入中国。
《汉密尔顿》的故事更为敏感。它在美国的早期卖点之一奥巴马在任时大肆宣扬的是政治正确性,主要演员为拉丁裔和非洲裔。但是国内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所谓的政治正确在国内也没有观众基础。其实最为致命的是这部剧讲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建国历史。
1. 说到底其实就是美国移民们为了反抗大英帝国贵族做的阶级斗争。这个很容易含沙射影被解读成是鼓吹灯塔国的自由精神。
2. 汉密尔顿的主要工作是为设计了美国早期政府三权分立的基本架构,这个也很容易和当下的一些整体情况作对比。
3. 汉密尔顿所著的《联邦党人文集》是对《美国宪法》的一种解读,也有可对比的对象。这部剧完美契合美国当下主流价值观,势必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冲突。另外,考虑到特朗普全面围堵中国,处处与中国为敌,颇有新冷战的意味,这部剧引进之日可谓遥遥无期。
结语
虽然我并不同完全认同《汉密尔顿》的价值观,但是单从艺术的角度看,该剧是配得上豆瓣评分9.6的,完美的编排,好听郎朗上口的歌曲,精心的服装化妆道具以及出色的表演,《汉密尔顿》势必在音乐剧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相信经过时间的锤炼,它一定能成为不输于《悲惨世界》的经典剧目。
出处:头条号 @钱微火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