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疫情常态化防控 改善医疗服务在行动
时间:2020-05-30 10:50: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北京5月28日电 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这也是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连续举办的第五届。
在26日主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改善医疗服务”的圆桌论坛上,多方嘉宾汇聚一堂,围绕多举措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出席主题论坛。
推动信息化建设 让患者少跑路
王毅在论坛上介绍说,改善医疗服务的成效首先就体现在信息化建设上。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目前,基本上所有三级医院都实施了预约诊疗服务,且能够在30分钟之内精准分时预约。此外,预约诊疗不只局限在看门诊,一些相关的检查也可以通过一体化的预约服务来完成,切实做到了让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减少、在医院内的重复排队减少、门诊全程候诊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少。
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已有多年尝试。据王静成介绍,该院实现了预约挂号等多种功能的线上线下业务的贯通,构建了云门诊、云会诊、云查房、云转诊、远程手术指导等多项服务,打通了处方流转、在线医保支付等难题。下一步,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将进一步拓展线上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质量,调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参与度。
张伟同时表示,采用电子二维码取代实体就诊卡后,包括缴费、候诊、查询检查结果等都能靠一码完成,确确实实提高了就医效率。“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融合方面,我们倡导院前预约挂号、诊疗过程中进行流程再造、院系后提供一体化医疗服务,让患者在整个就诊当中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张伟说道。
此次疫情也成为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契机。华树成讲到,疫情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安排慢性病、常见病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疗远程就诊,大大减少了线下就医的交叉感染风险。“过去我们想推动预约诊疗、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很多患者难以适应,但是这次疫情倒逼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开展网上医疗、远程医疗,也使得一些患者和家属需要适应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华树成说。
推广服务新模式 增强就医获得感
推广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在谈及相关经验时,王毅表示,要通过推动医院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日间服务模式、建设五大中心及建立区域协同的急诊急救服务网络、建设远程医疗等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推动患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张伟介绍说,通过多学科诊疗的模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服务模式,实现一次挂号就能得到多学科专家的综合评估。此外,该院还将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相结合,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张伟谈到,此次疫情中,远程医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包括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院感知识等,都是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培训的。”
针对分级诊疗建设,王静成谈到,“分级诊疗成功之时就是国家医改成功之日。”在王静成看来,基层医疗机构是目前国内医疗体系的短板,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基层能力提升。
蒋立虹则分享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多学科诊疗模式方面的经验。“我们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系统整合,推动多学科诊疗。”蒋立虹举例表示,将心内外科结合形成心血管诊疗中心,将胃肠内科和外科整合成胃肠诊疗中心,可以针对具体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巩固改善医疗服务成果 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
据介绍,在去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中,门诊的满意度为84分,住院满意度则达到了90分。“持续保持在了较高的水平,说明我们改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王毅表示,今年会在延续新三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重点推进5项制度的巩固和10项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和推动,并积极推进契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医疗服务需要的诊疗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短板。”王静成强调,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和全面复工复产两大任务时,王建业分享了北京医院的几点做法。第一,以时间换空间,将医院开诊服务的时间加长,可有效减少病人聚集;第二,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的作用,部分简单咨询的需求可通过在线诊疗的方式解决;第三,减少窗口排队,安排志愿者引导患者使用自助挂号机、自助缴费机,避免人员在窗口聚集;第四,采取精准预约诊疗,准确性保证在10~15分钟左右,以减少患者等候时间;第五,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奖励机制大力推行日间手术、使用日间病房,从而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
蒋立虹补充道,大幅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等重点工作,将为卫生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疫情结束后国家将加大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不断改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