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发展这十年:书写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
时间:2022-11-18 20:53: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作者:赵捷(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
十年来,作为记录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媒介文本,纪录片紧扣时代脉搏,以高质量作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面对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纪录片人倾情记录,为时代留下生动影像。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家广电总局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工作要求,悉心指导、全力推动《诞生地》《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风华正茂百年青》等建党百年主题创作。此外,在央视播出的《绝笔》《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山河岁月》等,北京台播出的《红色记忆:365个党史瞬间》《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浙江台播出的《红船领航——百年浙江潮》等党史题材纪录片,以小故事观照大历史。《青春正当时》《闪耀的平凡:青春接力》等一批作品聚焦青年群体,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的赓续,受到年轻人的关注。这些作品既是建党百年主题宣传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全社会开展党史宣传学习教育的生动影像教材。
在全面立体呈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代进程的众多纪录片作品中,《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通过平凡百姓的鲜活故事,生动诠释国家扶贫实践;《中国减贫密码》将视野拓展至国内外扶贫规律与经验案例;《跑好最后一公里》则深度记录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鲜活事迹。这些纪录片以强烈的纪实性、故事性和情感震撼力,将纪录片创作推上了新高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纪录片人第一时间深入抗疫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抗疫故事。《同心战“疫”》《今日龙抬头》《金银潭实拍80天》《一级响应》《又见炊烟》等一大批纪录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录片人行动起来,推出《为了和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作品。这些作品以回望艰苦卓绝的历史、深情缅怀英雄先烈,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
2022年,北京冬奥会激发着纪录片创作的热情,有力推动了中国体育题材纪录片的跨越。《我为冬奥制战衣》《智慧冬奥》《筑梦冰雪》等,为观众深入了解冬奥会、走近冰雪运动打开了影像窗口。
这十年来,纪录片创作还在拓展题材的广度和多样性上下功夫。《百年巨匠》《西泠印社》《中国》《王阳明》等通过电影化的拍摄手法,贯通人文历史,展现丰厚中华文化积淀;《科学的力量》《智造美好生活》等展现了科技进步为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改变;《蔚蓝之境》《东向大海》等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有《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水果传》等美食文化类纪录片宣扬中国美食文化,让纪录片在年轻人中破圈,让观看纪录片成为潮流与时尚。
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叙事方式。《你好 AI》《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等使用8K摄影机拍摄,容纳更丰富的拍摄内容。《航拍中国》将空中俯瞰和微观近距离拍摄相结合,全景式呈现美丽中国。还有运用微距镜头的《水果传》,采用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的《风味人间》等,进一步突破纪录片表达边界,以高新技术营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
在国际传播交流方面,纪录片通过多种途径,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政策鼓励下,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应运而生:《柴米油盐之上》以中国的飞速发展为大背景,讲述了普通人逐梦小康的故事;《活力密码》以国际叙事语态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行进中的中国》关注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各种难题和考验。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十年,是积极进取的十年,是守正创新的十年,是加速发展的十年,是不负时代使命的十年。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纪录片创作者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找准自身在时代大势中的定位、在历史长河中的航标,义不容辞担当起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赋予作品强烈的思想穿透力、价值影响力。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选题,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把反映新时代作为重中之重,用影像书写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