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4149亿元
时间:2021-08-14 13:00: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7月30日,商务部发布《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报告》显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药品流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行业销售总额稳中有升,集约化程度继续提高,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2020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414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4%,增速同比放慢6.2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达511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1%,增速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
零售药店门店突破55万家
流通行业25家上市公司营收总和14054亿元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1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6298家、下辖门店31.29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4.10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55.39万家。
《报告》显示,2020年,按销售品类分类,西药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1.5%;其次中成药类销售占14.1%,中药材类占2.3%,以上三类占比合计为87.9%;此外,医疗器材类占比7.4%。
2020年,全国六大区域药品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华东36.1%,中南27.0%,华北15.2%,西南13.3%,东北4.4%,西北4.0%。其中,华东、中南、华北三大区域销售额占到全国销售总额的78.3%,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销售额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四川、湖北。上述省市的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65.3%,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药品流通行业25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和为14054亿元,同比增长4.0%,与2019年相比降低13.4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17.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年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总计4834亿元,平均市值为193亿元。市值200亿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到9家,分别是大参林、国药控股、益丰药房、上海医药、华东医药、国药股份、九州通、老百姓和华润医药;其中大参林市值最高,为516.03亿元。年内,25家药品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对外投资并购活动共有92起,涉及金额146.79亿元。
《报告》还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注册执业药师总数达到594154人,同比增加78151人;全国每万人口注册执业药师数为4.2人。注册于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为541264人,占注册总数的91.1%。
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1778亿元B2B业务占比56.4%仍是主力军
2020年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培养了公众线上问诊和购药的习惯,在线医疗咨询需求显著增长。公立医院也纷纷加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
《报告》显示,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3月,全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超过1100家。线上处方流转带动了线上药品销售业绩的快速提高,各大医药电商平台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电商企业纷纷与线下实体药店开展合作,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了“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运营模式,确保了药品的安全性与可及性。
《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1778亿元(含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4%。其中,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708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39.8%;B2B(企业对企业)业务销售额1003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6.4%。B2C(企业对顾客)业务销售额67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3.8%。
医药电商订单总数为11166万笔,其中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订单数3866万笔,订单转化率为97.9%;B2B订单数2767万笔,订单转化率为96.0%;B2C订单数4533万笔,订单转化率为96.2%。
据《报告》,医药电商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网站活跃用户量51万;B2B网站活跃用户量59万;B2C网站活跃用户量4953万,平均客单价229元,平均客品数约11个。B2B与B2C销售结构差异较为明显,B2B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其次是中成药;而B2C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医疗器材类。
药品流通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医药电商将出现多元化竞争局面
《报告》指出,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药品流通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同时,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药品流通行业进入了变革的关键转折期,必将加速战略转型,推动模式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内贸与外贸联动发展,使药品流通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针对药品批发企业,《报告》认为,全国性和区域性药品批发企业近年通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扩大市场覆盖率,提升了集约化程度。在优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批发企业由过去的横向拓展转变为纵向下沉,进一步优化了城市与乡镇、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配送服务网络。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如将流通信息反馈至研发或生产企业,为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提供药品追溯等延伸服务。许多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增强跨区域供应链物流协同能力,提高全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报告》也对零售药店的发展趋势作出预判——种种利好政策,让零售药店发展有了新机遇;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跨界资本进入以及医药电商发展等,使得药品零售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报告》建议,企业要寻求新的增长方式,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以匹配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继续创新经营模式,发展专业药房、智慧药房等多种模式,提供健康监测、器械康复、医疗延伸、慢病管理等服务功能,以满足消费者健康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药品流通行业需构建现代智慧医药供应链服务新体系,完善行业标准,着重提升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使医药物流网络布局更加合理,仓储运输全过程信息可追溯,配送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医药冷链物流作为医药物流的重要业务板块,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将不断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苗的上市,为医药冷链物流市场带来巨大增量,物流企业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也将不断完善。
针对医药电商的发展,《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悄然改变了人们的问诊和购药习惯,使得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量猛增,医药电商业务也快速增长,为助力抗击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医药电商将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未来社会资本也会持续进入医药电商领域,使之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局面。传统药品流通企业要积极应对挑战,加快零售业务由以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方向转变,形成与医药电商融合与竞争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报告》指出,需加强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未来,药品流通企业仍需从多方面入手加强自身建设,如强化诚信经营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下沉营销网络,优化网络布局,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改善人才结构,重视专业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对各类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新领域、新业务的需求。行业企业要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