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7”续标结果出炉,医院成头部企业主战场
时间:2021-07-27 23:01: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7月12日,上海发布《关于公布上海药品集中采购(SH-DL2021-1)中选结果的通知》,9个品种中选结果出炉,8月20日起生效执行。同时,第五批国采落地上海,预计首年约定采购额4亿元,7月13-31日,企业申报中选品种信息。
续标以降价为主流
4月29日,上海对9个“4+7”国采品种进行集采。从中选规则看,限价为同组最高中标价,并没有取同组最低中标价。也就是说,在上海的续标价允许高于原国采中选价。不过,从本次中选结果来看,所有品种的中选价格均低于“4+7”中选价。
除了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浙江华海的利培酮片、浙江京新的瑞舒伐他汀钙片维持原“4+7”中选企业,其他续约中选企业最大的赢家是齐鲁。
上海续标结果体现了两个趋势:1.虽然集采续标,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政策,但降价还是主要趋势。2.头部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少。集采是研发、产能、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的综合比拼。头部企业的优势是,很容易根据带量算出报价。
头部企业笑到最后,第五批国采有205家企业参加,涉及品种较多的药企包括齐鲁、扬子江、恒瑞、中国生物、豪森、科伦、奥赛康等。跨国药企包括阿斯利康、辉瑞、葛兰素史克、拜耳、诺华等。10家外企11个品种拟中选。头部企业中,齐鲁制药共有13个品种参与报价,11个品种拟中选;科伦药业11个品种18个品规全部中选;恒瑞8个品种参与,6个品种拟中选……
近几轮国采已经释放出明显信号:临床市场将成为头部医药企业的主战场,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没有研发的药厂将逐渐失去等级医疗机构市场。可以说,国采和“两票制”分别从工业和商业层面,促进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走向集中化,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出路在哪
既然是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很多企业会被“集中”。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无非新品研发水平和批文储备,营销团队销售网络,以及批文、土地、品牌等资产价值。如果以上都没有,企业离掉队也就不远了。
中小企业的机会在哪里?长期来看,政策和市场机会不多了,但机会还是有的,比如“二八原则”、长尾效应,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高达2万亿元,足够“鲸鱼和小虾”共存。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一定要找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笔者拜访过很多小而美的企业,“小”代表企业规模不大,三五亿元产值,“美”代表企业利润、毛利率和净利润可观,过得滋润。这些企业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个品种打天下。在专利、原料等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
2.区域内品牌强势。很多药企,特别是流通和OTC企业,看上去在全国很多省份做得较差,但在一两个省份竞争力超强,渠道和终端甚至消费者都很认可。
3.定向生产供应。很多药厂根据自身优势,在供应链的一小段做到最极致,成为行业第一。
4.成本控制能力强。有些工业定位为生产型企业,在全行业成本最低,吸引更多代理商合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比较强。
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全新转型期,医药行业的竞争规则正在重构。中小工业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就一定要适应全新规则,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