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靠猜、分药靠掰?喂孩子吃药存在隐患

时间:2021-06-03 09:00: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如何将一颗药片均分为1/3甚至更小?给孩子喂药时,不少家长会遇到类似的难题。

 

  事实上,“剂量靠猜、分药靠掰”导致的分不准、不安全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儿科用药痛点。专家指出,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若照搬成人药物使用方法,可能会成为一种安全隐患。

 

  尴尬

 

   “儿童酌减”太宽泛

 

   “估摸”分药凭感觉

 

  最近,徐宁正为孩子吃药的事情犯愁。3岁多的女儿有些咳嗽,想到家里有蜜炼川贝枇杷膏,大人吃着效果不错,就打算也给孩子试试。“说明书上写的是成人每日3次,每次一汤匙(15毫升),小儿减半。可这个‘小儿’界定得也太宽泛了吧,3岁和10岁差别那么大,难道都是一半?”

 

  同样被说明书难倒的还有6岁孩子的妈妈丁冉。“很多说明书上压根儿没有明确标注儿童的用法用量,顶多一句‘儿童酌减’,可究竟该减多少,实在很难判断。”

 

  事实上,即便有了明确的用法用量,还是有不少家长被分药这件事卡住。前不久,由于孩子食欲不振,程薇带着10个月的儿子去了趟医院,医生检查后开了复方胃蛋白酶散助消化。“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周岁以下一次0.75克,一袋的规格是3克,意味着每次只能倒出来四分之一的量。可家里也没有这么精确的天平能称重,包装袋又不透明,每次只能凭感觉估摸着来,结果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为了尽可能精确,程薇索性把一袋全都倒出来,分成大致相当的四份。可吃完一份,余下的三份如何保存又成了难题。“这么弄完总感觉不卫生,也容易受潮,担心药效会受影响。”

 

  对此,刘彤的做法显得颇为豪迈——每次只吃分出来的部分,其余的不要了。“浪费一点,总比失了药效强。”胶囊类的药物,她也是将胶囊打开,约摸着分出需要的部分装回胶囊服用,剩下的直接扔掉。

 

  而对于片状药物,分装的难度在于药片太小,很难用手固定位置。有的药片中间还有鼓起,材质也并非适合切割。往往一刀下去,稍偏一点就会大小不均,甚至碎裂成更多小块。“要是这样的话,我就只能把它压得更碎,再估摸着分拨给孩子吃了。”

 

  隐患

 

  能不能分有讲究

 

  存好用对难保证

 

  对分药感到“头大”的家长们,转而去网络寻求解决办法,琳琅满目的分药“神器”应运而生。记者以“分药器”为关键词在网络平台进行搜索,出现大量形态、色彩各异的分药工具,基本针对的都是最难分切的片状药品。

 

  细看这些分药工具,有的呈扁平小盒状,内有多个分格。有的则呈竖直药瓶状,上下多层结构彼此可以拧动分开。除了能否收纳药品、是否自带微型水杯以方便服药等区别外,这些分药器最核心的部件即为内置在底部的夹子,以及内置在盖子上的刀片。分药时用夹子将药片固定,按下盒盖,刀片就会以类似“铡刀”的方式,将药片切为两半。

 

  原理很简单,宣传图也展示得颇为完美,但从买家评论看来,分药器仍存在不少局限性。例如药品只能分成两半,如果进一步切割,因其形状不均很难固定。此外,太大太小的药片都不好切,有糖衣的药片也容易碎掉。

 

   “带刀片的盖子松,并且刀片也不能把药切成两半”“做工不好,切药片直接变成碎渣渣”“切割药片的盖子特别松,分割大一点的药片盖子就歪了,药片也不是分成两半,直接粉碎了”……以一款已有近万人购买的四合一分药器为例,评论中不乏“难用”的声音。

 

  即便分药器成功将药片分成了两半,想要继续分切的话,很可能“神器”也无能为力。来自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的一份研究表明,用手工、剪刀、刀片、切药器四种分劈方法分别对7种不同大小的药片,进行对半和四半分劈;参考欧洲药典半片分剂量评价标准测评本次药片分劈情况。结果显示,7种药片的分劈测试中,有5种通过了切药器分劈半片测试,而分劈四分之一片的片剂用四种分劈方法均未通过测试。

 

   “一些家长尝试在家自行分药,可能造成许多用药安全隐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总药师赵志刚指出,哪些药物能分、哪些药物不能分,需要专业药师来判断。有的药一旦分开,就会破坏原有结构,影响药物本身的疗效。比如缓释片,如果分开服用,缓释机制便可能受到破坏,药物突然释放,导致中毒。

 

   “即使是能分的药物,家长也很难确保分得准、存得好、用得对。”赵志刚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个体差异很大,用药剂量不能简单依靠家长感觉酌情减半。另外,不同药物单位也不同,有的是毫升,有的是毫克,家长一旦弄混,导致用药过量,后果也会非常严重。此前,有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成人的2倍,其中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接近成人的4倍。

 

  建议

 

  丰富剂型添选择

 

  专业分药增服务

 

  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176652条国产药品批文中,仅有3517条为专用于儿童的药品(儿童专用药指通用名中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不包含用于儿童但通用名中未说明是儿童用药的药品),占比仅为2%。从品种来看,3500多个常规药品中,儿童专用品种只有60多种。

 

  赵志刚认为,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在供给方面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其中,治疗常见病的非处方药数量明显增加,部分领域甚至出现过剩的现象,但治疗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及罕见病等所需的处方药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缺少适合儿童的品种、剂型、规格,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缺少儿童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由于儿童临床试验匮乏,相关研究数据不足,医生往往只能事先与患儿家属说明情况,再结合用药经验,在成人剂量基础上,按照体重或年龄等指标换算儿童所需的剂量。”

 

  然而,分药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赵志刚认为,应出台相应规范,制定具体的操作标准,由专业药师来完成,在确保卫生条件达标的情况下,用天平等精密仪器进行称量,并予以妥善保存,明确保存期限。

 

  在这一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作出了较为积极的探索。其药剂科设置了一个专门的药品分包岗位,每天两名专职药剂师于此碾磨药片,按从三分之一到十六分之一不等的规格,装入小巧的分装袋中。再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分包日期,最后摞成一沓后放到密封盒里,供该院住院的儿童病人使用。当然,开展分装工作的耗材以及人员成本,暂时只能靠科室和医院来支撑。

 

   “分药这项工作本身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在许多发达国家都会通过单独收费的方式对药品调剂服务进行补偿,一般儿童用药调剂费比成人还高,因为调剂需要精准分剂量,更加复杂。”在赵志刚看来,要想解决儿童用药短缺的问题,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儿童用药研发不可能一蹴而就,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现有药物基础上生产更多便于分装和使用的剂型,如液体剂型、颗粒剂型等,同时提供适合儿童使用的规格(如微型片剂),并尽快落实药学服务补偿机制(儿童用药调剂费),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药师来做,从而让儿童用药安全更有保证。

上一篇: 辽宁将开展“神医”“神药”商业广告专项整...

下一篇: 推荐2021昆明高端精选喝茶套餐上门工作...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