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用药代际逐渐升级
时间:2019-06-03 14:04: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7年,全球每11位成人中就有1位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4.25亿人,比2015年增长1000万人,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量将增加至6.29亿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居全球首位,约1.14亿人。其中,约5%~10%的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本身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需长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而约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等。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为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
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口服降糖药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从市场规模上看,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约各占一半。
市场竞争格局
在口服降糖药市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我国口服降糖药第一大品种,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这主要是由于东亚人的饮食以大米和面食为主,其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为淀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上的水解酶活性,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生成单糖(如葡萄糖)的速度,延缓其吸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水平。
双胍类作为经典用药,药效稳定,市场份额稳中略有增长;磺脲类、格列酮类和格列奈类药物销售稳定;2005年以后于国外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类药物,由于药效好、使用方便等原因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由于价格昂贵,仅占我国口服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约5.6%。
胰岛素整体市场规模增速(10.4%)与口服降糖药增速(10.1%)接近,但各代胰岛素间却出现分化。其中,二代的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市场规模呈收缩态势,而三代的速效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市场规模则迅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5.1%和21.9%。
未来发展机会
口服降糖药领域,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口服降糖药的用药结构上可以看出,我国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新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类药物仅占我国口服降糖药的不到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超过50%的比例,未来随着我国用药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医保目录的扩容,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已有5家单药短效DPP-4抑制剂进入医保目录,但由于该类品种仿制热情较高,原研专利过期后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部分“Me-too”类新药(如恒瑞的瑞格列汀、信立泰的复格列汀等)的竞争力也将取决于能否动态更新进入医保目录。SGLT-2抑制剂的临床患者定位不如DPP-4抑制剂广泛,虽然头部企业已通过大型临床的真实世界证据证明了其心血管获益,但由于该类品种在我国获批不久(如强生的卡格列净、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勃林格殷格翰的恩格列净),仍处于临床教育阶段。因此,国内的“Me-too”类新药的市场空间要远大于仿制药。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仍缺乏性价比,从价格上看要远高于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但长期来看,GLP-1类似物的长效制剂和胰岛素复方制剂仍有较好前景。
在胰岛素市场,三代胰岛素的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并逐渐实现替代进口。目前,我国三代胰岛素的市占比约为40%,远低于全球的80%,仍有进一步升级的空间。与二代胰岛素相比,三代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更加灵活,起效更快,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对患者而言更加便利。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三代胰岛素占据主导地位,而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县级以下市场则以二代胰岛素为主。未来,基层仍将倾向于医保报销经济价值高的二代胰岛素,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则会使三代胰岛素的占比逐渐提高。随着国产三代胰岛素的逐渐普及,将出现类似二代逐步替代进口的过程。
目前,除了DPP-4、SGLT-2抑制剂这些已上市的新靶点药物之外,还有多款针对其他靶点的2型糖尿病药物在研。例如,IONIS/瑞博的GCGRRx为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GRA);华领医药的HMS5552和派格医药从辉瑞制药引进的PF04937319均为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微芯生物的西格列他钠则是一种PPAR激活剂等。目前,这些药物已有多款处于临床三期,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上市。 (艾昆纬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