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养生”是什么意思?以德养生有着哪些好处!

时间:2018-05-04 12:31: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以德养生”是什么意思?以德养生有着哪些好处!】对于养生想必很朋朋友都有着不同见解,那么“以德养生”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aimh.me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古代炼丹术,就源于帝王将相对长生不死的憧憬和向往。尤以秦始皇为代表,耗费巨资寻求长生不死的仙药,最后美梦落空,只活到50岁。事实证明,人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长生不死神丹妙药。那么,人类怎样才能实现健康长寿呢?
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是这样说的:“养性者,不但饵药、丹霞,其在兼于自行。自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流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不修德行,不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就算真有玉液金丹长生不死之药也不能使人长寿,不断修养道德,不作祈祷也有福,不求长生寿辰也会延长,可见,道德修养是养生的关键,健康长寿取决于人自身的德性修为。

aimh.me

一、何谓 “以德养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德”的概念。什么是“德”呢?看这个字的结构,每个人都有十四条经络,十四条经络归一心。这说明我的心是一切的根源,养生要养心,养心必养德。通过德性修养可以达到清静怡神以保形体的养生效果。以德养生而益寿的机理,即通过养性养德,节制贪欲,控制情绪,达到心理平和,气机通畅,血脉畅达,自然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所以说,以德养生,就是人们应该依据一定社会伦理规范对精神和身体进行保养,它蕴含着一种顺应天道的养生理念。

自孔子提出“仁者寿”的观点之后,历代思想家、医学家、养生家几乎都倡导以德养生。我国古代继承“仁者寿”的传统而强调以德养生的学者——明代吕叔简说:“养生尤以德养生第一要也”,其意思就是养生最首要的就是修养道德。他还进一步指出:“无价之药,不名之医,取诸身而已”,意思是说,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医生就来自自身的道德修养。

aimh.me

二、以德养生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黄帝内经》里讲:“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也就是说天德——是天上降下来的能量,带德性的品格和德的能量属性营养的是我们体内系统,就是俗话所说的体内的“神”,天德养神;而地上呢,这个地球上面有一种能量称为地气,是它在养我们的形体,地气养形。它所滋养的、形成的、成长的、生成的五谷,即五谷之气,我们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转化、间接地吸收这个地气。而这种地气营养是养我们的形体。在我们的祖先看来,人类要获得心身健康,就要注重以德养生。

“以德养生”是古圣先贤对何以养生的探索结果。它不仅关涉生命的存在、生活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发展。

“以德养生”要从三个层面的去理解:

一、是从个体生命角度而言的,养德是长寿的重要因素,即孔子所说的“大德必得大寿”。

aimh.me

二、是注重形神兼养,“形”即人的生理存在,“神”即是人的意志或意识和心理。《黄帝内经》记载:“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

三、是心身皆重才能够实现长寿,既要对身体给予足够的重视,还要修德以养身。否则“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千金要方·养性序》)。

道德修养对人类心身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医学专家的调查研究结果。

美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威廉斯博士,从1958年开始,对同期毕业的225名大学生进行了25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其中敌视情绪强或者较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性格随和的人死亡率只有2.5%

另一位美国科研人员曾经对2700人进行了为期14年的调查,发现人际关系较好,乐于帮助别人做好事的人寿命比较长,而孤独寂寞的人死亡率是前者的2.5倍。

我国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但是人类一理,一般来讲,坦荡乐观,大度包容,阳光透彻,品行良好的人寿命自然高些;猥琐阴险,利欲熏心,品行不端的人寿命自然不高。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在现实生活当中较为普遍。

三、五德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儒家将“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行称为五德,医家则将“木、火、土、金、水、”之五行视为五德。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仁德对应肝、义德对应肺、礼德对应心、智德对应肾、信德对应脾,并由此形成调理心性、滋养五脏的养性方法,对养生保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仁德养肝:在中医看来,肝主木,“木曰曲直”,肝就要像树木一样,舒展发散、温和儒雅。因此,仁德之人,应以温和为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真如本性。

仁者的最大特征是“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大凡仁德缺失之人,性格上会表现为心胸狭隘、脾气急躁、容易动怒。表现在健康上,就会伤肝,造成气滞血瘀,头晕眼花,胸闷腹胀。肝五行属木,仁德为肝脏之本,肝主筋(血管、韧带)。仁德缺乏的人,晚年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基于肝脏疏泄条达的特性,应该加强仁德修养,以免肝气郁结。另外,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脏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对眼睛也是一种养护。

2.义德养肺:肺主金,“金曰从革”,养肺就应该追求金的清肃收敛之性。义德之人,秉性善良仗义。《孟子》有“舍生取义,杀生成仁”之说。以助人为乐、为本,常常侠肝义胆,助弱扶危,济安拔险。义德缺失的人,常常会表现得特别吝啬小气,在人生际遇上,常常因贪占便宜而成为孤家寡人,朋友很少,形单影只。在健康方面,会因气恼别人而伤肺,经常出现口舌溃疡、气喘咳嗽、咽喉肿、,肺痨咯血等呼吸系统疾病。

肺五行属金,义德又称为金德。金德为肺脏健康之本,也是上焦调节的一个能量体。肺主皮毛(皮肤、毛发),金德缺乏的人容易患上很多顽固性皮肤疾病和毛发的疾患。肺为娇脏,具有轻清肃静的特性,加强义德修养可以避免耗伤肺气。

3.礼德养心:心主火,“火曰炎上”,故心为礼藏,应该像火一样,炎热向上。礼德之人大多豪放热情、奔放活泼,做事行为光明磊落。
在中医看来,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且为君主之官,在五脏之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礼德修养,不耗心气,避免过喜伤及心脉,乃养生之道。礼德缺失的人,虚荣爱美,无理争胜,容易记恨和憎恨别人,常常会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心神不安等疾病,正所谓“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4.智德养肾:肾主水,“水曰润下”,故肾为智藏,应该像水一样,滋润万物。智德之人,审慎圆融,稳重可靠;智德缺失之人,时常会出现恐惧担忧、水液代谢失常等各种疾病,表现为骨痿、滑精、小便失禁等。
在七情中,“恐”为肾所主,恐则气下,耗及肾气,因此恐惧过甚容易伤及肾脏,正所谓“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故而应该加强智德修养,减少肾气的耗伤。

5.信德养脾:脾主土,“土曰稼穑”,故脾为信藏,应该像土地一样敦厚,养育万物。所以,信德之人胸襟宽阔、富庶大方。七情中,忧思过甚容易导致脾脏的损伤。信德缺失之人往往多思虑、多算计,因而会出现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胸脘痞满、腹胀便溏等症状,表现为脸色暗黄、精神不佳、经常犯困、容易上火、手脚冰凉等。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脾胃运化失常,日久则损伤人体正气。所以应该加强仁德修养,以护脾气。

《老子·五十一章》指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一个“德”字,体现出我们对自然万物化生的理解、感悟和感恩,我们日常也要以这种生养万物的情怀去对待我们的生活,修养五德,调养身心。

上一篇: 女生经期不能做什么事情?女性经期做这些事...

下一篇: 传统文化中养生的基本含义|传统文化中的养...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