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热议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下药企转型之道

时间:2020-10-09 14:01: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不久,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中选结果发布,再次引发行业热议。

       自2018年11月“4+7”药品集采试点工作启动,到第二批三轮集采,再到已进入实操环节的第三批集采,国家药品集采工作已实现常态化。国家集采政策趋势走向如何?哪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集采竞争中胜出?“大医保”时代,企业当如何寻求转型发展路径?该类话题成为日前召开的2020年(第3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药占比或持续下降

       第一批集采中选品种25个;第二批集采中选品种33个,最多允许6家企业中选,集采工作覆盖31个省(区、市);第三批集采中选品种55个,最多允许8家企业中选。药品集采已呈全面推进、全国联动态势,药品集采常态化趋势形成。

       在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贺菊颖看来,相较于第一批集采引发的激烈反应,面对第二、三批集采,行业已基本适应发展趋势,熟悉“游戏规则”。随着集采工作深入推进,未来,也许绝大多数品种都会被纳入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贺菊颖提醒医药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平稳应对。

       “带量采购是‘大医保’时代价格体系重塑的重要抓手。”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林小伟认为,从第一批到第三批国家集采,集采药品价格降幅趋于稳定。而与此同时,集采规则不断优化,中标药品数量不断增加,范围继续扩大,剂型更加丰富,品种和规格也将进一步拓展。

       对于业内关注的中选药品定价问题,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竹认为,未来,带量采购药品的成本定价将更趋合理。在后续具体规则设置上,国家药品集采可能更加兼顾集采降价和药品成本的平衡性,以及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我国这条以“腾笼换鸟”为核心的医改之路还要走多久?分析中、美、日三国医保支出构成可以看到,三国药品支出占比情况是,美国药占比为10%,日本药占比为22%,中国药占比为36%。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商情总监董耀平推测,与美国和日本相似的药占比可能是这次改革的“目标”。

创新和差异化是破题关键

       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形势下,医药企业在承载着竭力拼价、毫厘必争的竞标压力的同时,还需加紧寻找医药变革形势下转型发展的“答案”。那么,哪些企业更能抵御带量采购带来的压力?

       陈竹认为,从投资角度分析,资本市场更看重产品的药物经济学优势、临床疗效竞争力,以及企业布局是否能够形成长期的增长动力。林小伟进一步点明,能抵御带量采购压力的企业要拥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产品集群竞争优势。受集采药品价格下行压力影响,集采的竞争变成了药品成本的竞争。当制剂价格下降时,原料药的价值则更加凸显,拥有稳定的原料药供应资源的企业无疑具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此外,如果企业产品管线够宽、产品品种足够丰富,即使面对集采中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带来的经济压力,企业依然可以通过其他品种盈利,分散压力。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带量采购压力之下,企业研发要保证质量并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有赖于技术创新,因此真正考验企业的还是创新能力。贺菊颖分析认为,2018年起,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有了高速增加,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和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小型药企面临更大压力。

       对于企业如何布局创新,业内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仿制药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为药品价格带来进一步的下降空间。企业应当明确自身定位和战略方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躲开“扎堆”拥堵的赛道,做出有特色和差异化的产品。

原料药企业布局制剂正当时

       陈竹认为,企业要实现产品差异化,可考虑通过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强强联合。天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杨烨辉对此表示赞同。他补充道,不同企业应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品生产等不同领域发挥自身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在研发、销售、品种引进等不同环节进行强强联合。

       新形势下,有原料药的制药企业更具优势。企业布局仿制药也必将考量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能力。那么,是上游原料药企业向下游制剂企业发展具有优势,还是下游制剂企业逆流而上布局原料药生产更有机会?

      “受带量采购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政策红利惠及原料药行业,目前原料药企业拥有竞争优势。”贺菊颖分析认为,受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等政策影响,原料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且近几年上游原料药企业市场格局相对集中,带量采购下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将大幅下降。“原料药企业向下游拓展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贺菊颖强调。

       陈竹则表示,制剂企业向上游原料药发展的转型之路相对复杂,但可以考虑利用自己仿制药销售渠道优势,与生物制药公司开展合作。

上一篇: 针对中国肝癌患者新药联用III期研究达到...

下一篇: 对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不合格中药饮片如...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