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难治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时间:2023-02-10 15:03: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 言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经血行播散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脑膜及脑实质的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差、病程长、预后差、病死率高。脑脊液中检测到病原菌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最直接证据。

本案例为老年男性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多种慢性疾病、曾多次入院治疗。患者咳嗽加重,咳黄粘痰,伴头痛,发热来我院就诊。经临床和我科的检查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后,时有间断性头痛、发热等症状、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中再次发现体积增大的新型隐球菌,临床及时改变治疗方案,最后确诊为难治性隐球菌性脑膜炎。

案例经过

患者:男 64岁 ,入院前20+年曾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未复查。入院前3+年曾患“肺结核”,自诉已痊愈,入院前6月,因“右下肢静脉曲张”于外院行“右侧大静脉剥脱术”。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年多,加重伴头痛、发热6+天,入院。头部MRI平扫+增强提示:右侧颞叶环形强化灶,脑干前缘脑膜强化。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目:11.05×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9.56×109/L,淋巴细胞数目:0.72×109/L,单核细胞数目:0.69×109/L,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2589.6mg/L、糖:0.34mmol/L、钾:2.29mmol/L、钠:133.5mmol/L、氯:104.2mmol/L,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2+、白细胞计数:90×109/L,瑞氏-吉姆萨染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隐球菌(见图1)。

隐球菌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脑脊液细菌培养::新型隐球菌阳性;脑脊液微生物二代测序DNA检验:新型隐球菌阳性(见图2)。临床予以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抗感染治疗两周,效果欠佳,加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大扶康)继续抗隐球菌治疗,患者仍有发热,精神差;再次送检脑脊液常规瑞氏染色涂片中发现体积较大的新型隐球菌(见图5)。临床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予以两性霉素缓慢鞘内注射,最终确诊为难治性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案例分析

患者为老年男性,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较多基础疾病,提示其免疫力较低,有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提示颅内感染可能性,脑脊积液相关检查:常规瑞氏-吉姆萨染色、墨汁染色、脑脊液培养均提示隐球菌阳性。脑脊液微生物二代测序:隐球菌属:新生隐球菌--相对丰度:100%,进一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两性霉素B注射液、氟胞嘧啶抗感染治疗两周,患者时有发热、精神差,加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大扶康)继续治疗两周,患者症状仍时有反复,在治疗近1月后的脑脊液常规瑞氏染色涂片中还存在新型隐球菌,头部MRI平扫+增强提示:右侧颞叶环形强化灶,脑干前缘脑膜强化,与初入院是变化不明显。表明抗隐球菌治疗效果不佳,故调整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鞘内注射”。

检验案例分析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 11.05×109/L↑,HB 135g/L,PLT 179×109/L,N 9.59×109/L↑,L 0.72×109/L,CRP:57.81 mg/L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乙肝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丙肝抗原、抗体:阴性,HIV、梅毒阴性。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2734.8mg/L↑, GLU 0.34mmol/L↓,K 2.29mmol/L↓,Na 133.5mmol/L↓,CL 104.2mmol/L↓

脑脊液常规:RBC 2590×109/L,WBC 90×109/L,中性粒细胞:88%↑,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2%,潘氏试验:2+↑,可见大量隐球菌。

瑞氏-吉姆萨染色法: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30203/1675430303885_5295905.jpg" />

图2 隐球菌形态

新型隐球菌形态特点:菌体大小不一、比淋巴细胞稍小,染深紫色、荚膜不易着色。

脑脊液培养:新型隐球菌少量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30203/1675430330227_5295905.jpg" />

图4 脑脊液微生物二代测序

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治疗1月后瑞氏-吉姆萨染色隐球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