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不仅要降低尿酸,还要结晶消溶才能恢复正常!

时间:2021-05-11 12:47: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病,确实是高尿酸血症所致。长时间高尿酸状态,会导致人肢体末端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析出,逐渐长出痛风石。痛风的发作是由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石对关节腔的刺激所致。

  痛风治疗期间,在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后,一般的治疗方法便会转到降尿酸。常用降尿酸药如非司他、别嘌醇、立加利仙等用后可在短期内迅速起效,尿酸也可在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有些病人会误以为痛风已被治好,但情况并非如此,病人必须明确痛风临床治好的基本标准。

  先简要介绍这三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非布司他片剂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尿酸的合成来降低血清中尿酸的浓度。在常规治疗浓度下,非布司他对参与嘌呤和嘧啶合成和代谢的其他酶没有抑制作用。别嘌呤是次黄嘌呤的异构体,能被黄嘌呤氧化酶催化转化成别黄嘌呤,而别黄嘌呤能抑制黄嘌呤氧化生成尿酸,因此,在别嘌醇的作用下,尿酸生成量减少。其作用机制为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促进尿酸排出。

  由药物作用机制不难看出,上述三种药物只是嘌呤分解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尿酸排出过程中的一个干扰,使得血尿酸值暂时下降,而没有触及嘌呤代谢失衡的根源;根据临床治疗的标准,除了血尿酸恢复正常外,还包括彩超检查肾脏无结石或流沙状结晶,其次是关节穿刺取滑液,偏光显微镜检查无结晶,这三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都完全正常。就临床实践而言,痛风石溶解比降尿酸难,短期内无法解决,目前还没有哪种西药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痛风久治不好,反复发作,其原因是病人没有得到完全治疗,病情减轻后便以为大功告成。在此要提醒痛风患者,痛风治疗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消除体内尿酸结晶或痛风结石等现象,“余勇追穷寇”,不可侥幸留下祸患。

  痛风患者多有相似经历:初次发作持续时间短,药物控制也比较有效;再次发作后情况似乎不太好,发作加重,次数增多,止痛降尿酸的药效慢慢减弱,副作用逐渐凸显;如此反复发作,却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直到失去信心,听天由命。假如只是关节痛也就罢了,可怕的是痛风石的危害日益显现,外伤四肢,内伤脏器,不懂专业知识的人没准还以为是危言耸听吓唬人呢。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在临床治疗上客观地说,西方医学的治疗一直没有质的突破,正如前面所说,一些重要的药物只是起到了止痛剂的作用,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饮鸩止渴,病人不但没有看到康复的希望,精神上更是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古代中医由于其正确的认识论,越来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效果。长期以来,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标本兼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为痛风的完全治疗找到了出路:止痛、降酸化融晶体后,恢复和增强机体代谢性尿酸的能力才是重点。

上一篇: 卵巢早衰的饮食如何调理呢?

下一篇: 重庆私立医院排名前十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