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来了!胃癌的病人几乎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时间:2021-05-11 09:11: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真 实 关 系
胃癌,曾经是我国发病率高的一种癌症,虽然由于近20多年来肺癌的发病率猛增,但胃癌仍稳坐第二把交椅。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数据库2018年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5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数的%,死亡39万例,更占到全球胃癌死亡数的%,皆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数的一倍以上。
胃癌有较为明确的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医学检验报告中常缩写为Hp)定为胃癌I类致癌原。胃液中含有强烈的胃酸,一般细菌较难在胃中定殖(定居、繁殖)。
这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形状弯曲细长,并長有几根长长的毛。它们进入人体后能透过胃腔表面的粘液层,到达胃粘膜的表面,并能产生氨和二氧化碳,氨中和了周围的胃酸,抵抗了胃酸对它的杀伤;幽门螺杆菌还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避免人体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有了这两套防身的本领,幽门螺杆菌便在胃中、并主要在幽门部位定殖下来。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氨,能够破坏胃粘膜的粘液层,使胃腔中酸性的胃液反渗过来损害胃粘膜。不但如此,这幽门螺杆菌还能分泌一种毒素,使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变成空泡,并能激活人体的白细胞分泌蛋白溶解酶损伤胃粘膜。胃的粘膜层,当然也包括十二指肠的粘膜层,遭到破坏之后必然的结果是形成慢性炎症及胃十二指肠的溃疡。
幽门螺杆菌不除,胃便永无宁日,胃的黏膜上皮形成慢性炎症,从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与增生并存,在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等硝基化合物的作用下,新生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起了变化,看上去却有几分像是肠上皮细胞,病理学上称之为发生了肠型化生,简称为“肠化”,并逐步进展到异型增生,终癌变,形成胃癌。
可见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始作俑者 …
据统计胃癌的病人几乎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尽管胃癌的发生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参与,但从全球的视野来看,胃癌的发生85%应归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将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据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发病的风险下降46%。我国的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时间越长,降低胃癌发病风险的效果越明显。我国山东省的经验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22年胃癌发生的风险下降了52%,据此推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第30年,胃癌发病的风险将下降65%。我国台湾省的经验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第12年胃癌发病的风险已经下降到53%,估计到21年可能下降到68%。总而言之,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可能预防2/3的胃癌发生,应是可以肯定的。
研究还表明:越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癌的效果越好。若在胃黏膜尚未发生萎缩、肠化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故在日本有对20岁前的青少年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做法。如有感染,相信其胃黏膜应多未发生萎缩、肠化,则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效果将更好。
我国民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卫生、饮食卫生条件的改善,较前经应已有下降,目前估计约为50%左右,为世界中等水平。我国大陆地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采用包括铋剂在内的四联疗法,口服药物,疗程为两周,治疗1-2疗程,近95%。按医嘱服药,皆无明显毒副作用,费用数百元,并多可纳入医保处理。
其实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作用还不仅在于预防胃癌,也是促成慢性胃炎消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先决条件,还可以消除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可谓是一举数得。故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以预防胃癌一事,应引起我国民众的充分关注。
当然,胃癌的病因并不仅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一项,亚硝酸盐一类的致癌物质的摄入也是病因之一。所以应该关注饮食卫生: 减少盐的摄入,尽量少吃不新鲜的、腌制的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有利胃癌的预防。此外,口腔卫生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一些致癌物质的形成有关,故关注口腔卫生亦是预防胃癌的要点之一。
自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以来,对于无症状的感染者,是否应予治疗,一直有所争议。甚至曾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哮喘、炎症性肠病、食管反流症、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即减少了这些疾病的发生。不过这些研究常有相互矛盾的结果,或许不能完全采信。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预防胃癌是“大道理”。何况,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胃部疾病,若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能作胃镜检查,观察胃粘膜的情况,再定行止亦可。
想说的是: 能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且在治疗之后也必须预防幽门螺杆菌的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是经口感染的,所以必须把好饮食这一关。一是注意饮食卫生,二是提倡分餐制,低限度、若共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必须使用公筷、公勺,必须使用公筷、公勺,必须使用公筷、公勺。